油墨廢水主要來源于油墨的生產、印刷及清洗設備(如清洗水印機等)過程中產生的廢水。這些廢水由于油墨原料、種類、生產工藝的不同,其成分較為復雜,主要包括含帶色基團的環(huán)狀有機物(色料)、丙烯酸系列的水溶性樹脂(載色劑)、大分子量的醇基或苯基分散劑等。油墨廢水通常具有高COD(化學需氧量)、高色度、難生物降解等特點,一旦進入水體,會對水環(huán)境造成嚴重的污染,威脅水體生態(tài)安全。
油墨廢水處理解決方案
針對油墨廢水的特點,處理解決方案通常包括以下幾個步驟:
預處理:
通過格柵、初沉池等設施去除廢水中的大顆粒懸浮物、浮油等。
對廢水進行pH值調節(jié),為后續(xù)處理創(chuàng)造合適的條件。
主處理:
物理法:包括沉淀、浮選、過濾等,通過物理作用去除廢水中的懸浮物和部分有機物。
化學法:利用化學反應去除廢水中的有機物和色度,如電解法、芬頓氧化、混凝沉淀等。其中,混凝沉淀法常通過向廢水中投加混凝劑(如聚合氯化鋁PAC)和助凝劑(如聚丙烯酰胺PAM),使廢水中的膠體粒子和細小懸浮物凝聚成大顆粒,進而通過沉淀法去除。
生物法:利用微生物的代謝功能分解廢水中的有機污染物,如活性污泥法、生物膜法等。對于可生化降解的油墨廢水,生物處理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手段。
深度處理:
采用膜技術(如超濾、納濾、反滲透等)、活性炭吸附等工藝進一步去除廢水中的細小污染物和異味,確保廢水達標排放或回用。
AB劑在油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
AB劑(即A劑和B劑)在油墨廢水處理中主要作為混凝劑和絮凝劑使用,通過協(xié)同作用有效去除廢水中的油墨顆粒和有機物。
A劑(破粘劑):主要功能是破壞油墨廢水中的油墨顆粒間的粘性,使其分散成更小的顆粒,便于后續(xù)處理。A劑中的有效成分通過與油墨顆粒表面的電荷作用,改變其表面性質,降低其在水中的附著力。
B劑(絮凝劑):通過電中和、吸附架橋等機制,使分散的油墨顆粒迅速凝聚成較大的絮體,便于從水中分離出來。B劑中的高分子聚合物帶有與油墨顆粒相反的電荷,通過電中和作用使油墨顆粒失去穩(wěn)定性,同時高分子鏈的吸附架橋作用將多個油墨顆粒連接在一起,形成較大的絮體。
在使用AB劑時,通常先加入A劑破壞油墨顆粒的粘性,再加入B劑使其凝聚成絮體。通過控制AB劑的投加量和反應條件,可以實現對油墨廢水的高效處理。AB劑的使用不僅提高了廢水處理的效率,還降低了后續(xù)處理工藝的難度和成本,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油墨廢水處理手段。